公告版位
籌備中,稍安勿躁!

 

引述

童話
Dreamland
Author: minwang
 
搗碎了自己的塑像, 從她蓄意要把失落的自己找回來, 於是她開始尋尋覓覓, 開始流浪, 從一國到另一國, 從一洲到另一洲, 從一片海到另一片海, 從一重山到另一重山.  有一天, 她因疲倦而在一個崗上昏厥了, 醒來的時候, 發現自己在一個深邃的石室裡, 被安置在一張飾以玫瑰的眠床上.
 
B:妳清醒了? 一個好輕柔的聲音向她說. 如猝然聽見來自另一個星球的小王子的聲音般驚訝, 她問那小小的守護者:
A:你是誰?
B:五也是一個流浪漢, 失落了家, 妳有家嗎?
A:沒有, 我只有過住所, 我們可以結伴流浪, 一個人是很寂寞的.
B:兩個人更寂寞, 假如他們不能相互瞭解.  有甚麼比兩份寂寞加在一起更寂寞呢?
A:那正是我的想法, 你一定是個能瞭解我的人.
 
然後, 她又帶著憂傷的神情說:
A:你來得太遲了, 我已經預感到這是一種美麗的錯誤.
 

balance8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述

千江有水千江月

千山同一月, 萬戶皆盡春;

千江有水千江月, 萬里無雲萬里天.

~~嘉泰普燈錄第十八      文/ 雷庵正受

 

千條江水就能映照出一千個月來, 萬里無雲, 當能看見一望無際的天; 換一個角度來說, 如果千江要能映照出千江月, 得要有"水"才行, 若想要看見長空萬里, 前提是長空裡要沒有雲彩遮蔽.

也許我們都很嚮往千江月的盛景, 但卻忘了要為愛情預備源源活水的供應; 很嚮往一個湛藍自由的天空, 卻沒有努力去除掉不必要的猜忌, 滯礙; 沒有千江水, 就不會有千江月; 長空有雲, 就不會有萬里天.

愛的宇宙關乎著你如何定位自己與戀人, 然而, 世界由心照, 宇宙也可能多重, 但你是否與愛人在同樣的一個宇宙裡呢? 你們的愛情是心有靈犀, 還是雞同鴉講? 多重宇宙充滿了新鮮奇趣, 卻也帶來了無法溝通的危機, 如果有本事與愛人攜手遨遊不同的宇宙, 該有多好?  想想千江有水千江月的故事吧!  這麼美好的境界需要你拉大, 拉寬自己的心.

 

分享心得內容:
 
一●相關書訊

這是一本有鄉土內涵,兼以中華民族人情風俗背景,所寫的一本小說,書中以男女主角貞觀和大信間,雖淡而味不薄的情感為主軸,交替描繪出故鄉長輩種種溫柔敦厚的事跡。全書處處是民間傳說之美,也表現了中華民族的寬恕厚重,同時也反映了人生許多無奈的衝突。本書為聯合報長篇小說首獎作品,並獲選為文建會中書西譯計畫作品,更榮登2004年最愛100小說第六名。

二●內容摘錄:下列文字摘自《千江有水千江月》

不管大信如何對她,在她的感覺裡,她已與他過了一輩子,一世人了;情愛是換了別人,易了對象,則人生自此不再復有斯情斯懷;那人縱有張良之才,陳平之貌,也只有叫人可惜了他─

她是再改不了這個心意的;小時候,她還去看人鑿井,鐵椿撞至最深處,甘美的水會湧冒出來。

心同地理;一漥地只有一池水,一顆心也只能有一口井,有些地形不當,或是鑿井的人欠通靈,則不論多久過去,空池也只是空池。

大信是他的鑿井人,除了大信,她永遠是死水一池,枯井一窟。﹝p.330﹞

balance8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佛語錄 

美好的記憶會長久存在嗎?對於感情的執著能延續嗎?我們都不是神因此無法預知,我們都是人所以都無法保證,當愛情存在的時候的,總總美好時光是甜美的記憶,戀人的愛、持續關心的感覺、遠方捎來的問候、一件貼心的小禮物、都是鼓舞生命的提示,愛在時間的洪流裡都是彌足珍貴的。

我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原本的美好漸漸出現的雜質,它掩蔽了愛情的光華,開始了彼此猜忌的心理,用閃躲隱藏失望,用埋怨指責對方,卻早已遺忘當時初相識的歡樂時光,「我愛你」這句話開始說的言不由衷,開始學習對方說著一樣的謊話。成人的世界太過複雜,儘管我已是成人我依然抓不住成人世界的遊戲規則,對於蹉跎的對象與戀情一樣難以理解,我的朋友啊!我希望你們都過的好,都幸福快樂的愛著對方~一輩子!一輩子………

深夜,寺裡一人一佛,佛坐人站。

人︰聖明的佛,我是一個已婚之人,我現下狂熱地愛上了另一個女人,我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

佛︰你能確寫你現下愛上的這個女人就是你生命裡唯一的最後一個女人嗎?
人︰是的。

佛︰你離婚,然後娶她。

人︰可是我現在的愛人溫柔,善良,賢慧,我這樣做是否有一點殘忍,有一點不道德。
佛︰在婚姻中沒有愛才是殘忍和不道德的,你現下愛上了別人已不愛她了,你這樣做是正確的。

人︰可是我愛人很愛我,真的很愛我。
佛︰那她就是幸福的。
人︰我要與她離婚後另娶她人,她應該是很痛苦的又怎麼會是幸福的呢?
佛︰在婚姻裡她還擁有她對你的愛,而你在婚姻中已失去對她的愛,因為你愛上了別人,正謂擁有的就是幸福的,失去的才是痛苦的,所以痛苦的人是你。
人︰可是我要和她離婚後另娶她人,應該是她失去了我,她應該才是痛苦的。
佛︰你錯了,你只是她婚姻中真愛的一個具體,當你這個具體不存在的時候,她的真愛會延續到另一個具體,因為她在婚姻中的真愛從沒有失去過。所以她才是幸福的而你才是痛苦的。
人︰她說過今生只愛我一個,她不會愛上別人的。

佛︰這樣的話你也說過嗎?

balance8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圖片請勿轉引


許多時候,生命是由一場意外所建構。

當法蘭西斯(黛安。蓮恩 飾)這位失婚女子來到義大利的鄉間,原本是一場散心之旅,竟然在莫名的動機下,讓她在托斯卡尼買下一間農莊,開啟一段意外的人生。

圖片請勿轉引



下了旅遊巴士,如同離開一個命定的人生軌道,不可知的未來,將要開啟。


圖片請勿轉引當她第一眼看見這個莊園,其實不能說毫無畏懼,畏懼著不可知,畏懼著已是破碎的人生再入顛危,但是面對現實的無路可走,拐個彎也許另有坦途,買下一個莊園是一場豪賭,賭的是能否為心找到一個安置的天堂。

三百年的老莊園當然不會是現代建築,傾毀的屋舎田園必須重建,在一磚一瓦的重砌之中,重新建設的不只是莊園,更是一顆在失婚後殘破的心。


朋友成為心靈重建過程中的重要鋼骨建材,法蘭西斯幸運地遇上幾位好友。

balance8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director Audrey Wells
cast Diane Lane, Sandra Oh, Lindsay Duncan, Raoul Bova, Vincent Riotta, Mario Monicelli, Roberto Nobile, Anita Zagaria, Evelina Gori

兩天之內我就看了三遍《Under the Tuscan Sun》這部電影,難得有一部電影能讓我如此喜歡的,每一次看會注意到不同的地方、也會有不同的感受。原來這是由書改編的電影,我沒看過那本書,聽說這電 影還改編挺多地方的,所以有人不喜歡,但同樣也有人喜歡電影所呈現的新意境。

故 事的場景在義大利Tuscany省,主要是在Cortona這小城,女主角Frances在離婚後到了那裡旅行,在意外與衝動之下買了間三百年的 villa“Bramasole”,就此展開她在義大利的新生活。然而新生活未必都是美好的,首先Frances要先修補那棟破舊的老房子,她幸運的遇到 善良的房屋仲介Martini先生、還有四個個性迥異的波蘭工人來幫她;再來就是她自己心裡的問題,她在離婚後覺得六神無主,而這棟異鄉的大房子又讓她常 感到空虛、懷疑自己是否做了錯的決定。Katherine是另一個幫助她的人,Katherine是個充滿自信且懂得享受生活的女人,她常用她愛人 Fefe的話來激勵Frances。一次找蛇的場景裡,Frances在Martini面前情緒失控眼淚潰堤,Martini告訴了她個阿爾卑斯山鐵軌的 故事,話說他們在火車出現前就建造了鐵軌,只因為他們相信火車終有一天會來到,於是Frances就在朋友們的話語鼓勵下,一邊展開她的新生活、也一邊思 索著她生活的目標目的。

逐漸地Frances熟悉了義大利,暸解了到義大利男人的調情只是玩樂、橄欖不能生吃等等,也遇到了位俊美的義大利 男子,最後卻是失望收場,這場美麗的邂逅讓Frances從原本的消極重新找回自我的魅力與自信,卻也讓Frances徹底感到絕望。然而,身邊一對年輕 且相愛的男女,讓她篤定自己相信真愛確實存在的信念,在Martini的提醒下她也才猛然發覺,原來她當初的願望在不知不覺早已實現,離婚、莫名奇妙在異 鄉買了房子、碰上一場令人心碎的邂逅又如何?她已體會幸福的真意、找到生活的目的,原來沒有愛情滋潤的女人依舊美麗。

不曉得該從何說起,我就是非常喜歡這部電影,從故事、場景、音樂、演員、台詞都很喜歡,這部電影裡只呈現出美好的東西,首先是義大利Cortona 的自然風光,不只美得像一幅畫,那肯定比畫還來得美!簡直是我夢想中的小鄉鎮!(幻想的泡泡裡 o O)還有義大利男人啊!喔~我覺得上了年紀的Martini先生也是一整個帥,尤其是那害羞靦腆的笑容!(很多泡泡 o O)當然還有Frances的邂逅對象Marcello(本人是Raoul Bova),當我看到他說出那八股卻還是能讓人融化的“我想徜游於妳美麗的雙眸”時,被他認真且感性的眼神征服了,尤其是在床上的那個早晨,他的笑容好迷 人啊!好帥啊好帥啊好帥啊好帥啊………………(不斷的泡泡 o O)

(請原諒我幻想的泡泡……好了,結束了)

Marcello在電影裡像是個花心情聖,但他“安慰”Frances的幾段話卻讓我印象深刻:“… we were never able to come together again, even though we tried…… and this sort of thing must come naturally…… there were many, many other things, important things you had to do…… don't worry, there's nothing to regret…… there's someone for you……”或 許這就是義大利人的豁達、也是Frances之前心情不好的癥結所在,她走不出離婚的陰影,遇到Marcello移情別戀的殘酷事實試著過強求,也許 Marcello的這番話對Frances來說只是男人膚淺的藉口,但在我眼裡看來並不是,我真的(強調!)沒有被Marcello深邃的眼神所迷惑,他 的這番話像是新的思維狠狠撞擊在我心上,順其自然真有那麼簡單嗎?所以我決定朝向這目標前進。

Frances曾問過:“what is love that makes us so stupid?”在 看到她從Marcello那傷心的回來,與看到Katherine在愛人離開後在噴水池跳起舞,她們那失落的模樣,讓我不禁有個疑惑:難道女人真的非要有 愛情不可?在有點不滿中我還是看到了勇敢的Katherine,在宣洩難過的情緒後及時的恢復,沒有所謂後悔的必要、更不需緬懷於過往,這是我欣賞的豁 達!所以整部電影我所不喜歡的只有結局──Frances遇到了另一位男人,又扯到愛情身上有那麼點掉入俗套,我倒希望結局是只有Frances一人,卻 不孤單的,因為有她的朋友陪伴,Frances能找到愛情之外的幸福真意、找回自己一片天空,不是因為有了愛情才體會到美好。

在那屋子裡有 個水龍頭,有點突兀的在一片大牆裡,片尾Frances看著水龍頭的水嘩啦啦的流下,她赤腳站在水中開懷的笑,我也不禁的笑了。記得她剛進這屋子時,曾不 小心撞到那個水龍頭、發現那連一滴水都沒有,之後發現它會慢慢的滴下幾滴、到最後的狂洩而下,或許這代表的也是Frances自己心境的變化,從一開始的 不願承認自己、她那枯涸的心,逐漸的在關懷與情殤經驗裡成長,到最後發現她並非真的心如止水,找到新生活後,幸福快樂才是源源不絕。

“They say they built the train tracks over the Alps before there was a train that could make the trip, they built it anyway, they knew one day tha train would come. Any arbitrary turning along the way, and I would be elsewhere, I would be different. What are four walls, anyway? They are what they contain, the house protects dreamer. Unthinkably good things can happen, even late in the game, it's such a surprise.”Frances在結尾如此說道。這真是部樂觀的電影,看完後會覺得自己的嘴角上揚、彷彿真的沐浴在Tuscany的溫暖日光下,Marcello帥哥,我會帶著你的“順其自然”好好努力。

Diane Lane很美呢!在片中看到她時而成熟的知性美、與舉手投足間不禁透露出的孩子氣,就覺得她好可愛!這幕的景取得真美,其實這是有點悲傷的一幕

 

 


balance8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uote

在地全球化,Locality Globalized

本文引述自: Mr. 6
 

在地全球化,Locality Globalized

by Mr. 6 on April 10th, 2007, 目前有 6 則留言, 1 blog reaction
觀看其他最新文章


1995年,在台灣某處偏遠的海邊,有一座快要廢棄的房舍,當天的天候不佳,才過中午,已下起傾盆雷雨,天空灰暗得好像世界末日,海風呼呼的猛吹,從外面看過去房舍在勁風中搖搖擺擺,好像隨時都會被吹散吞噬,景象頗為嚇人。
 
但房舍的窗內,卻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似的,幾盞白日燈光照亮了這五坪的小教室,暴風慘亂的雨聲中,夾雜孩童的悠悠朗讀聲。「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鐘聲噹噹響起,下課了,坐在位子上的二年級的小芳,卻一點也沒有高興的樣子,她眼眶紅了,拚命告訴自己不要哭不要哭,但臉頰還是咕溜滑下了一行眼淚。
 
昨天,這個教室還有五位同學的,今天她最要好的朋友小英已經轉學,剛剛台上的林老師更親口告訴她們,今天是她最後一天上課了,還不停的跟她們對不起,說希望有一天能帶她們到台北玩。林老師只待了三個月,已經是所有老師中待得最久的了。
 

balance8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Cycles — 愛情、事業、家庭、學習、娛樂、健康的未來與商機
知名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Margaret Mead)說:「我結過三次婚,每次婚姻都很成功。第一次結婚是為浪漫,第二次是為家庭,第三次是想找伴。」

這只是C型人生的型態之一。人類正從僵化的線性生命前進到更有彈性的C型人生,許多人可能會在35歲重回校園,52歲創業,45歲成家,76歲再婚。人生道路有更多的轉彎與岔路到達彼岸。

在線性生命概念下司空見慣的傳統品牌忠誠,如今已成過眼雲煙。在C型人生型態下,任何一個週期的結束,正是下個週期的開始。無論任何時點從事任何工作,都不表示一輩子都得如此。這些都只是人生過程中的一小段而已。工作或是生活,改變的速度會宛如十倍速般地令人難以抵擋。顧客將不斷尋找產品與服務,來滿足自己變化萬千的需求。消費者愈來愈了解產品,企業若想與顧客建立長久關係,必須多思考個別消費者究竟想從市場上獲得什麼。

作者引用許多實例來證明已經發生的個人身上的啟發與改變。鼓勵所有人,不論在任何階段、任何位置,都可以積極投入自己認為正確且有意義的生活方式或工作之中。對於企業來說,無計齡消費群的出現,勢必對行銷方式有革命性的影響。一再地對顧客的需求重新評估,並快速反應,提供更符合顧客生活型態的服務與產品,才是唯一的致勝之道。認真審視C型人生的種種轉變,得以窺見事業、愛情、家庭、娛樂、學習、健康的未來,還能掌握移轉中的市場新勢力。
 
 

人生,可以隨時捲土重來

AC Nielsen總經理——王德林

唯一不變的真理:不斷的改變。這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但這些改變,已經融入我們工作、生活、教育、婚姻、退休與休閒等等的日常活動中,你又了解多少呢?

身為嬰兒潮的一份子,我在閱讀「C型人生」後獲得許多啟發與肯定。啟發的是:因為傳統線型人生規畫方式的演變,人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階段,都有全新出發的可能。肯定的是:在同儕中,不斷出現與傳統叛離的行為,也因為C型人生的全新定義,而予以合理化。

年齡不再是生活內容與人生規畫的唯一標準,老狗不但能學得全新把戲,還能把新把戲玩得有聲有色。這批已屆退休年齡的族群,不會輕易向傳統與年齡屈服。相反的,從年輕時代即培養出的開創與創新態度,會使他們自行決定如何處理生活。同時,也能完全針對個人的需求與慾望,隨時創造新的生活模式。他們有更多的錢、更多的時間、更多的自由來處理自己的消費方式。

balance8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The New Normal -- Great Opportunities in a Time of Great Risk
— 最強勁的個人時代 變化就是力量
 
過去三十年來,科技與全球化結合,改變了全世界,原本生活中熟悉的軌道重新自成規則,形成未來的新常態,這個改變將持續一段很長的時間,至少未來十年皆如此
以前科技創新與企業需求有直接的關係,現在消費者才是大多數科技創新的受益者,消費者科技成為市場機會的主要力量。過去政府提供安全網照顧每個人,全球化興起後,政府的強力介入保護只會削弱國家經濟,政府角色式微。過去有規模的企業掌握一切資源,現在彈性取代規模,可伸可縮的能力才能為企業開啟商機。以前財務交給專業投資人打理,現在因為科技與全球化,讓每個人都是專業投資人。新常態的影響遍及各個層面,科技、政府、企業、媒體、事業、財務、教育及家庭,都蘊藏著大變化、新機會,未來是個人力量興起的時代,機會權已經從政府、組織轉移至個人身上,個人擁有比以前更大的能力與權力
每個人面臨的選擇與不確定變得更多,風險也更大,但是選擇後所獲得的報酬將更豐碩。本書要協助你在未來給自己定位,更清楚的了解為什麼科技與全球化愈來愈重要,並且清楚知道如何因應,你也會更透徹了解如何充分利用機會與時間,讓生活更美好

風險更大,獎賞更多

還記得全球迎接新千禧年的盛況嗎?從紐西蘭到夏威夷的海邊,不同種族文化的人迎接這新的一天,好像迎接新的開始。我們喝著香檳,看著電視,手牽著手,看看到底會發生什麼事情。電腦還是正常,Y2K只是虛驚一場,真是小題大作。這是美好、嶄新的一天,不禁令人感到溫暖而且樂觀。

美好日子持續不到三個月,你知道接下來發生什麼事情。股市大跌,我們想不出如何重振股市。一群恐怖份子撼動我們的世界,企業執行長涉嫌詐欺被收押,脫口秀節目主持人服用禁藥,互助基金公司挪用投資人的金錢,美國捲入戰爭,好朋友失去工作,舉家搬到沒有職棒球隊的城市。在機場登機時要脫鞋子檢查,你一邊穿鞋,一邊想著,這一切是怎麼回事?怎麼都亂了?這不是我們所期望的,也不是我們所承諾的。更糟的是,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恢復正常。

再看一眼,未來已經在那裡,就叫「新常態」(The New hormal),之所以稱「新」,是因為從我們對於時間的認知,到投資的決策,甚至在全球的競爭能力,每件事情都改變了。之所以稱「常態」,是因為這種改變的情景將持續一段很長的時間,至少未來十年皆如此。
 
新常態的時代有無限的機會,潛伏在我們以前想都想不到的地方。安全網已經被新的可能性所取代,公司主導一切的作風由個人職責所取代。我們遭遇的風險更大,但是可能的獎賞也更多。科技與全球化已經清理出一條進步的道路,只要你願意踏出第一步,這條路就在你的腳下。只要你願意付諸行動,獎賞比以前更巨大,但是許多人因為懼怕未知而不願意採取行動。

balance8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rand child  —   一年影響全球一兆8800億美元消費的小巨人
 
作者透過全球十大市場研究機構之一的米渥布朗集團(Millward Brown)的協助,展開全球五百人團隊,投入一年的時間,著手整理調查針對8個國家、70個城市的數千名兒童,企圖描繪出吞世代兒童對於家庭消費及兒童市場消費的影響。是全球最大規模的「吞世代品牌態度與品牌關係研究」。
這群新興的消費勢力,已經形成一股強大的勢力,甚至足以影響60%的品牌消費。由於吞世代的經濟環境寬裕,擁有運用網路工具嫻熟的技巧、大量的資訊,這個世代的孩子對於品牌,很早就建立起一套辨識的系統,同時又受到「魚群效應」的牽引(追隨群體),品牌,儼然在這一代孩子形成另一種形式的宗教。就行銷的角度來看這個現象,實則應該要有一番解讀與體認--未來的品牌策略,應該要把父母與吞世代這兩個在某些特質上相互排斥的族群納入考慮,才可能在消費市場上達到真正的效益。
企業有義務瞭解這一群多變的「吞世代」,解讀他們的消費行為與習慣。成功行銷吞世代的品牌六大核心價值為:幽默、恐懼、掌控、幻想、愛與穩定,通常就能掌握住兒童的偏好,進而吸引兒童選擇或影響父母選擇。有趣的是,吞世代不論對於兒童品牌,如速食、運動服裝等品牌他們會有自己的意見,就連成人品牌,例如汽車、手機等,其實透過電視的傳播,兒童也對這個領域有明確的偏好與認知,所以家庭在購買這類型產品時,有很大一個百分比的青少年與小少年,會提出他們想法與感受,進而力促父母接受他們的看法。
 
 
魚群效應
 
巨星如瑪丹娜、麥可‧傑克森和舞曲團體水叮噹(Aquas)曾在1970年代和80年代帶動潮流。正如所有熠熠發光的明星,隨時序推進,有些已經隕落,有些仍在持續發光。然而由於他們引爆的流行,立刻影響全球觀眾的行為舉止。回想80年代,當瑪丹娜創造了「拜金女郎」,傾刻間女孩們蜂擁將胸罩外穿,蕾絲、裸露和亂髮也蔚為風潮。向前推十年,恨天高則在ABBA音樂的襯托下,躍上霓虹燈閃爍的舞台;70年代盛行的毒品交易,也在麥可.傑克森的「Beat it」歌聲中進行。
如其他趨勢一般,這些趨勢瞬間出現、感染全球,數月發燒不退。從這些潮流出現的那一刻起,媒體頻道就如樂團般合作捕捉住這股勢頭,讓全世界數百萬的青少年全都曝露在這樣的資訊洪流下。
時至今日,引領趨勢這種崇高的權力,不再是少數名人的專利。新新少年可以透過跨國的即時通訊採納或推展某些趨勢,並維持帶動的趨勢達數月之久。我將這個現象稱之為「魚群效應」(fish streaming)。理論上,一個少年就像一條魚,可以影響數十個同伴,眨眼間,數以百萬計的少年都齊心追隨。
在品牌全球化以及新興全球媒體的實例裡,都可以觀察到此一現象。趨勢在得到一小群人認同採納後,瞬間擴展到全世界其他角落。

balance8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ayBack -- Reaping the Rewards of Innovation

創新怎麼變成現金?

今天,不管公司規模大小,或屬於哪種類型,都面臨一項非常急迫的挑戰,就是如何創造新商品或服務,然後從中獲利。

本書由波士頓顧問公司合夥人詹姆斯.安德魯(James Andrew)與哈洛德.賽金(Harold Sirkin)合作完成,兩位作者提出一套新思惟架構,幫助企業執行長與經理人思考,當創新成為企業生存的必備條件時,領導人該怎麼辦?企業領導人應該要常常問自己這些問題:「該投資多少錢開發新的產品或服務?」「新的產品或服務多快才能上市?」「多久才能達成理想的回收價值?」「要保持、建立新產品或服務,又會有多少的額外投資?」

本書提供嚴謹的設計與測試方法,讓讀者了解,儘管創新的終極目標是實質的現金回饋,但終究難以直接達成,有時反而是以現金、知識、品牌、關係與組織等五種方式,直接或間接達成。因此,執行長或經理人就得細心經營,讓這種創新獲利方式保持均衡狀態。

安德魯與賽金都擁有20年以上顧問經驗,協助遍布世界如消費性產品、銀行、製藥商、服飾業、電信服務公司、軟體公司、醫療服務、食品製造商、非營利組織等公司,達成以創造新商品與服務的挑戰。作者歷時兩年,訪問數百位執行長、創新導向的領導人,以及波士頓顧問公司的研究資料,整理出的專業知識與見解。對於那些正面臨創造新產品或服務,以及接受新專案的個人或企業來說,具有極大的幫助,更重要的是,這些方法切實好用。提供的決策與行動清單,能讓企業創新活動獲得最高回饋。書中那些因不斷創造新產品或服務而受惠的企業,不但能為公司與員工創造許多契機,甚至恩澤其他企業與員工及股東。

快快把握創新的獎賞

幾乎每家公司都一樣,創新最大的挑戰不是缺乏構想,而是能否妥善管理

創新,讓公司投資的金錢、時間與人力獲得期望的回收。大多數創新都沒能達成投資報酬,沒有得到足夠的收益。所謂收益,就是在規畫的時間內,得到期望的現金收入。企業投資在創新上,創造出新的事物,迅速又直接地產生現金收入,這就創造出勝利的形勢,尤其是收益超過預期時。這時候,企業手上就擁有「熱門」的新東西,無論這東西是產品、服務、規格、營運模式、顧客經驗,還是任何新東西。

但是,不見得所有型態的創新都能賺錢,甚至很少能夠立刻就有現金收入。投資創新與現金收益總是會有時間落差,足以讓公司與領導人感到緊張,擔心「會不會根本沒有現金收益」?其他型態的投資(尤其是像工廠、機器或新貨車等有形資產),公司通常可以精確計算現金收益,但是,創新與廣告等其他形式的支出一樣,比較不容易預測或評估投資收益。

創新程序產生的現金收益,有時候是間接的,使得事情更加複雜。這種效益不是來自發展特定產品或服務,而是提升日後公司創造現金收入的能力。這些間接的利益確實存在,不過很難精確掌握,像是:
■知識 創新程序一定會產生知識,有些知識可以創造收益。
■品牌 創新可以提升品牌,吸引更多顧客,收取更高費用,現金收入當然增加。
■關係 創新可以創造超強的合夥與結盟生態系統,聯手以各種方法善加利用優勢地位,謀取最好的收益。
■組織 大家都喜歡到創新的組織工作,因此可以吸引最優秀的人才,至少可以吸引最有創意的人。以最低成本擁有最好的人才,當然就可以賺到更多現金。

創新的風險
對經理人來說,創新的基本挑戰在於達成現金收益目標。經理人管理創新程序時必須體認,有可能直接又迅速就得到收益,但也可能得等待一段時間,而且還不確定有沒有收益,或者只能透過其他產品與服務間接對公司產生貢獻。

balance8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reasure Hunt -- Inside the Mind of the New Consumer

向上奢華,向下好省,中價位消費消失的時代!《奢華,正在流行》,解釋現代消費習慣的新趨勢:「新奢侈品消費」風吹起,人們願意支付頂級價格,享受所喜愛的「新奢侈品」,如汽車、廚房設備、咖啡、SPA療程的消費習慣與趨勢。即便是中產階級,也開始選擇性地消費價格頂級的新奢侈產品,透過消費完成部分自我認知及自我定位。這群「新奢族」的確替所謂的奢侈品或提供高價服務的企業,創造驚人業績。新奢族出現的同時,作者也發現一股「向下消費」的趨勢也顯然成形。

延續《奢華,正在流行》的消費者研究,作者席維斯坦在《便宜是好事》中,準備帶領大家一窺與「新奢族」消費趨勢同樣重要,卻性格迥異的消費行為,特別是中產階級消費者,為了累積更多更多「向上消費」的本錢,偶爾也可以穿上「新奢族」的外衣,如何更精明、有技巧地找出某些特定品類中「質好錢省」的商品。想想那些穿著「維多利亞的祕密」上好市多(Costco)消費的女性,其實就不難理解。

其實,某些企業對「向上奢華,向下好省」的兩極化消費趨勢早有警覺,甚至專注提供高價或低價的產品與服務,有的企業甚至遊走市場兩端,同時提供高價、低價的產品與服務。不過,還是有些卡在中價市場中,像是通用汽車與卡夫食品(Craft),只提供中價位產品。結果,既不能吸引「向上消費的新奢族」,也不能滿足「向下消費的好省族」。

本書旨在提醒企業與行銷人員,現代人面臨全球化的衝擊,人流、金流、物流交叉衝擊,富者愈富,貧者愈貧,個人對工作、收入的不安全感,面對物價、資源節節上漲,廣大的中產階級、半上流階層、半下流階層,紛紛調整消費模式,利用向下消費的「好省模式」,滿足具有僵固性的向上消費欲望,所以,這個趨勢不是短期現象,江河只會日下,結果造成消費者愈來愈無暇顧盼中價位市場。大家必須快快應變,調整策略,看是要兼顧兩端,還是專營一方?未來商品策略,沒有灰色空間

在便宜中尋找寶藏

「別輕信消費者的意見」,這麼說的行銷專家愈來愈多;因為他們都認為,消費者沒辦法告訴我們市場的走向。但問題是他們都錯了,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別輕信市場調查的消費者意見」,要讓消費者實際參與,傾聽他們心底的聲音和心中的夢想。

品質「好」、價錢「省」的尋寶遊戲
二十五年來,我不斷從傾聽消費者的聲音、觀察他們的行為裡獲得許多啟發,繼而應用在企業策略上。我發現,消費者隨時隨地都在「省錢大作戰」,如果廠商無法持續創新、改進品質以建立顧客忠誠度,那麼,消費者必然選擇購買同類商品中最便宜的產品。我也發現,中階消費者購物時最在乎取捨,每一次購物幾乎都是考量後的抉擇,也因此,廠商無不使出渾身解數,以博取這群消費者的青睞。我也看到消費者逐漸精明練達的一面,他們一方面透過各種不同的管道取得豐富的產品資訊,一方面勇於表達意見,若不幸買到劣質產品,不僅會立刻表達不滿,還會以實際行動展現拒絕再當冤大頭的決心。我也確認,一般家庭的預算絕大多數由女性成員控管,因為自從女性大量外出工作之後,她們對家庭收入提供了一○○%的貢獻度。
從某個角度來看,女性在管理家庭預算時,像極了企業的採購部門,但有時不免也會有享樂主義的思維。家庭依然是提供庇護的場所,也是壓力的來源;這一群精明又受過教育的中階消費者,在面對無數選擇、承受極高壓力後,逐漸遊走市場的兩端,漸漸不再對中價位產品有興趣。
為了滿足品質要「好」、價錢要「省」的消費需求,一場永不停歇的「尋寶遊戲」已經開始。這是真實存在的全球性現象,對於零售業和供應商是刺激的挑戰,但對於中價位商品的製造商來說,如雪佛蘭汽車(Chevrolet)、卡夫食品(Kraft)和李維氏牛仔褲(Levi Strauss)等公司,卻有如死刑的判決書。

「升級」與「省錢」一起來
自二○○二年以來,我從工作中觀察到,消費升級的現象雖然極為明顯,卻只是規模和重要性都更為龐大的「好而省消費活動」中的一項元素而已。傳統的消費性商品市場,逐漸向「消費升級」和「省錢大作戰」兩個極端橫移、不斷凝聚能量,困在平價市場的企業已經看不見前路。
本書可以說是《奢華,正在流行》的延伸作品,加深、拓寬該書探討的範圍,目的有二:第一,幫助讀者更了解中階消費者的消費型態,因為這一群人經常受到企業界或媒體的忽略或誤解,有些經濟學者甚至稱他們為「揮霍無度的一群」,是造成美國貿易赤字的元兇。但我認為,中階消費者是勤奮工作的一群,在為家人和自己的需求取捨時,面對的壓力愈來愈大,花費上他們其實相當精明,卻也免不了無形中增加一些預期之外的債務,或是沒必要的囤積。我衷心期盼,書中所列舉的故事能夠為中階消費者贏得更多社會的尊重和了解。

balance8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rimal Branding -- Create Zealots for Your Brand, Your Company, and Your Future
 
偉大品牌魅力無法擋,能號召狂熱愛好者虔誠相隨,
無論任何領域,想脫穎而出,建立強烈訴求的品牌,是絕對要務。
想要成為名人、想把景點炒成名勝、想為政府樹立形象,唯有先做出品牌來!
作者以多年品牌經驗,拆解出構成偉大品牌的7塊拼圖,
看全球知名企業如何組合品牌核心的7塊拼圖,馬上為優勢加分、魅力加成!

許多成功或知名的品牌,往往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碰巧經營出成功的品牌,但怎麼成功的?他們常常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作者韓倫,曾任職美國各大廣告公司,協助過各大品牌的設計,歸納拆解出,組成品牌(或任何形式的信仰)的最基本元素(本書稱為:拼組品牌的拼圖,猶如動物的基因)。這套拼組成千變萬化品牌的拼圖共有七塊,包括:起源故事、信念、象徵、儀式、非我族類、通關密語與領導人。任何品牌,只要能夠齊備這7塊品牌拼圖,自然可以創造吸引人的特質與魅力,在消費者心中占據獨特的地位。
這套拼組品牌拼圖的「七塊拼圖法則」,適用在各種類型的「品牌」,包括各類商品、服務、地點、國家、人物,甚至我們在組織裡的個別單位,都可運用這七塊品牌拼圖,創造特有的品牌精神,產生不一樣的歸屬感。具備完整7塊品牌拼圖的品牌,便能夠創造強烈的品牌魅力,就像創造一門信徒眾多的信仰。

找到品牌拼圖之前

我坐在某大全球企業的會議室,窗外光禿的樹叢間已見春天花朵綻放,南歸的雁群排成V字飛過明朗天空。清道夫正在清掃冬天的落葉,會議室裡的那些人卻個個汗流浹背。
困擾他們的依舊是同樣的問題。這些人投入大筆廣告和行銷預算,希望為品牌加分,卻無法達到管理階層的要求,甚至無法符合自己的預期。 
負責的執行副總裁重複他的疑問,大家面面相覷,副總裁清了清喉嚨。 

 「說出你們的想法。我們要怎麼樣才能成為像耐吉、蘋果或可口可樂那樣的大品牌?你們究竟有沒有把握可以找到答案?」 

balance8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 New Brand World— 領導品牌八大核心精神

球鞋+咖啡的試煉你跟大多數讀商業書的人一樣,或許你已經非常熟悉諸如企業再造(corporate reengineering)、企業流程改進(process improvement)、以顧客為中心(customer centricity)以及一對一行銷,這類令你坐立不安的議題了。最近,你可能又因為部分網路天才大膽宣告傳統企業模式之死,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大眾行銷之死,而出現許多想法。
今天這番騷動,並非由全新的企業經驗引起,但這類經驗向來超出所有企業的策略範圍。這是一種廣泛運用卻未受定義的組織原則,足以塑造並引導所有企業的運作;最重要的是讓公司知道該「如何」運作。我指的就是建立品牌,只要品牌建立的過程順利,公司就能面面俱到。沒有任何公司經驗可以逃離這項原則的檢驗。

品牌新世紀
雖然行銷部門和總裁都必須分擔鞏固公司基地並邁向成功的重責大任,但建立品牌的責任卻比行銷部門,甚至總裁擔負的責任還大。建立並維護卓越品牌是每個人的責任,總裁也不例外。
品牌已存在幾百年,此時又冒出來攪亂一池春水的理由如下:
一、有史以來,我們首次面對這麼多急於從市場脫穎而出的產品、服務、公司和品牌,爭相表現各自的獨特性,更期待受到人們喜愛與追逐。同時,大家苦思追尋令人滿意的方式,想解決產品、服務缺乏顯著差異的問題。若想解決這個問題,光靠在舊有的行銷方式上拋擲大量資金是不夠的。即使散盡全世界的錢,也買不到愛和信賴,這需要靠時間來展現你的作為,贏得他人的信賴與愛。全球最受喜愛的品牌,例如星巴克(Starbucks),在傳統行銷活動上的經費幾近於零,但是星巴克的員工卻深知如何表現。透過員工訓練、福利及企業文化呈現的整體表現,明顯優於其他同業。了解自己品牌的價值、使命、存在的理由,並讓品牌契合企業的一舉一動,整個組織在任何環境下都會知道如何適切表現。行為加上品質,假以時日就可以建立起信賴。廣告的用處就是協助鞏固「已經是」事實的事實,而非協助應該成為事實的事情。

二、公司最有價值的資產不再是有形的東西。工廠、卡車、倉庫、原料、員工,甚至宏偉的企業總部大樓,都不再是企業成功的標記。這些曾經可以誇示的實體,現在都變成資產負債表上的負債或表現疲弱的資產,沈重地掛在許多公司的肩上。今天,除非有十足把握,沒有人會想擁有一家工廠。像生產Visor PDA的翰信公司(Handspring),2001年預計以400名員工創造4億美金的營業額,初創情況與耐吉(Nike)類似,一開始根本沒有想過要建立自己的產品。相反的,翰信把資本投注在有最大回收率的領域上:創新的產品設計、工程、行銷以及品牌定位;這些領域以長遠的眼光來看,獲利更豐。翰信把所有製作與配送外包給比自己更有效率的專家處理,因為這些專家「只」做那些事情。
企業還有一項價值高出所有實質資產的無形資產,就是無法輕易外包製作的「品牌」。如果翰信在現有的經濟環境中除了追求生存,更要成功,不僅必須把產品有效外包,還必須變成一個卓越品牌這過程比外包一項電子零件更複雜。

三、不論現在或未來,大型企業尤其會面臨愈來愈多的壓力,其中一項來自「企業的國民責任」,我稱之為「運用企業的超人力量做好事」。企業必須更人性化。在品牌新世界裡,不尊重這種基本社會動力的公司,將愈來愈難生存。

從球鞋與咖啡發跡
我非常幸運,曾在耐吉與星巴克這兩家上個世紀發展最快的品牌下工作,並曾在關鍵時期擔任主要的行銷策略職務。十多年來,我跟一群卓越熱情的人一起工作,他們專心致力於再造球鞋與咖啡這兩樣已經被遺忘的大宗物資。我盡最大努力,把這些產品塑造成更有價值、與消費者更息息相關、更令人興奮以及更值回票價的經驗。1987年到1994年,我努力提升耐吉的全球廣告,這或許是一個人在世界上所能得到最好的工作之一。1987年的耐吉雖然是個規模較小的公司,比起十年後的一百億營收,當時年營收只有8億美金的耐吉,卻十足像個裝了火箭的小犢。短短幾年內,就從業界第三大品牌躍升到龍頭位置。這一路上,也新創了許多有效行銷的模式。
1995年,我用球鞋換了咖啡,並在泡咖啡的烏托邦(Brewtopia)中擔任星巴克的行銷執行長,度過了三年高濃度咖啡因的時光。我在星巴克的野心相當公開:建立另一個全球性的優秀品牌,這次展露身手的地方是沒有大眾行銷支援的連鎖零售業。這可不是個小挑戰。但是我的努力有了回報。

balance8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rading Up

「一塊好巧克力,勝過二十二根巧克力棒!」奢華正在平民化、「民主化」,只要「值得」,就可以「奢華」。中階市場消費正在萎縮與升級,商品或服務只要夠「感性」,消費者便以「理性」寵愛自己、增進情感、探索及自我宣示。

Trading Up(消費升級)已成為生活中的既成事實,反映全球重要的消費行為轉變。越來越多「中產階級消費群」,寧可在生活上省吃儉用,而將大部分的收入花在自己認為值得的「新奢侈品」上,然而這些「新奢侈品」,並不全然是傳統頂級且「貴族專屬」的奢侈品,而是一些較平價品有知名度、品牌形象良好、品質優且能凸顯使用者品味的商品或服務,即使定價都比平價品貴一倍以上,銷量及利潤卻也遠超乎平價品。此消費現象顯示,原本的中產消費市場逐漸瓦解,消費漸呈兩極化,且越來越多人,只要他們從情感的角度認為很重要,而且就品質、性能和吸引力來說,都具有顯而易見的價值,便願意花大把銀子來換取!然而他們對那些不具情感重要性的商品,卻專挑便宜貨。

本書主要探討三個主題:是哪些財務和情感上的壓力以及社會力量,使人們選擇這些平價奢侈品呢?要具備哪些優點,才夠格被大眾稱為高價位商品或服務?既有的生產者,該如何創造成功的平價奢侈品牌?在《奢華,正在流行》中,世界級的顧問和研究人員探索以上問題,說明公司如何創造優質品牌,並吸引廣大市場的消費者注意、追隨。未來,品牌、品質、品味才是異軍突起的關鍵!

 

當奢侈品取代必需品

正當我們最後一次潤飾本書時,美國剛好對伊拉克宣戰,消費者信心也跌落至十年來的最低點。儘管許多波士頓顧問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BCG)的夥伴支持我們的研究,卻也擔心我們對新奢侈品的見解,以及對中階市場消費者如何重新定義這類商品的想法,可能與當時的情勢脫節。其中幾位或許會想,我們的思維不知是否符合BCG在經驗曲線、成長分享矩陣與時間導向競爭等三方面眾所周知的看法。我們所寫的,是商業界運作模式的基本面?還是在報導一時的熱潮?

部分問題來自「奢侈」這個詞本身。對某些人而言,「奢侈」代表無足輕重,奢侈品等於非必需品,跟推動經濟的槍砲和奶油完全不同。正常人根本不需要奢侈品,而是需要必需品。所以,我們不再使用「奢侈品」來闡述我們的想法,而是著手描述消費者正在做的一件事:「消費升級」(trading up)。我們將探討美國兩千五百萬個家庭,挾數十億可供支配的消費力,正虎視眈眈地注視一種新層次的財貨或勞務,這些事物的花費高於傳統產品,有時還高出甚多,但似乎為這些消費者帶來更多價值,尤其是情感價值,他們在消費的同時也提高自己每花一塊錢的影響力。

以上內容令BCG夥伴們興致盎然,尤其我們所處的經濟體系,不時會將喪失定價能力和成長泡沫化等消息,做為工商頭條。話雖如此,BCG的夥伴們還是不相信如冒險、安全、表達自我等益處果真存在,且可持久。於是我們找到書中所提幾家公司第一季的成績單,結果證明我們的想法是對的:有一個重要的新策略將把市場重組為兩極化。在時運不濟仍交出亮眼成績的消息,不容你我忽視。
BCG的夥伴們也對新玩家的競爭方式有興趣。套用BCG的講法,玩家們是在「破壞妥協」,他們破壞許多行銷傳統規則,顛覆定價、促銷和產品開發等早該被顛覆的規則。
書中真正的明星,是美國中階市場的消費者,也是人口統計學家喜愛的消費族群,因為他們是如此容易預測與辨識,而他們的容易滿足,也足以成為企業的依靠。不過,中階市場的消費族群正在消失中,這些消費者愈來愈傾向選擇性地多花點錢,換取更好的新產品和服務,也願意在某些方面省吃儉用,以便攢夠錢買高級品,而在此過程中,也為原本死氣沈沈--BCG的講法是「膠著」--的市場,帶來創新與成長。
我們將告訴你令人難以置信的故事,除非你身為菁英份子,相信唯有富者才應該來趟郵輪之旅。再不然你可能是個潔癖,認為狗食就只能給狗吃。但是,連這些心存疑慮的人,都得認同某位女士說的話:「一塊好巧克力,勝過二十二根賀喜(Hershey)巧克力棒。」

balance8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黃世嘉

出版日期:2007 年01 月 08 日


 
前言 北歐到底有什麼魅力?

北歐,沒有太多人造訪過,更沒有多少人曾在當地居住;當然,也少有人會拿北歐的尺規回頭衡量、規範自己。我的人生中剛好出現了這個別人沒有的機會。正因為這樣,我決定讓這個體驗跟學習更具體、深入一些;因為,我認為透過與他人分享,或許能讓我這段經歷產生更大的價值。

上大學時,我趕上了Netscape時代,在通識課程中學寫網頁設計語言HTML;現在看來平淡無奇的網頁,當時卻引起全班無數的驚呼與讚嘆。畢業前,我選修了策略管理與電子商務課程,有幸在出社會之前,多了解了一些世界發展的新趨勢,特別是網際網路這方面的展望。

還記得,當時股市衝上萬點,每當管理學院一下課,公共電話亭外總是擠滿學生,等著排隊下單(當時還沒有多少人擁有手機)。外商與本土知名企業紛紛到校園徵才,這般充滿樂觀氛圍的台灣經濟,給了我們這一代年輕人自信的開始。

只不過,這樣的環境其實已在悄悄轉變。產業外移、人才外流,社會價值也遭遇挑戰。就在這個轉變的時刻,因緣際會,透過國際商管學生會(AIESEC,註:AIESEC是法文全名的簡稱: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e des Etudiants en Science Economiques et Commerciales,英文名稱為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udents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在台灣教育部登記的名稱為「中華民國大專院校經濟商管學生會」),我得到挪威軟體公司 Opera Software 的工作。那是我的第一份工作,我很幸運地與來自十八個國家的人並肩工作,藉機了解各國文化在職場所展現的不同面貌,並且分享彼此在異地工作與生活的culture shock(文化衝擊)。透過這樣的經歷,我因此能夠用一個比較寬廣的角度,看待發生在自己身上的種種體驗。

透過這段難得的北歐工作經歷,與其說我因此學到新科技跟新觀念,不如說是學到了一種新的生活態度。至少,它的遙遠與陌生,打破了我原本非常單一的價值觀。例如,我是在北歐生活之後,才發現自己在台灣的二十幾年,受美國與日本的文化影響甚深卻不自知。

北歐的人民不超時工作,看重享受生活勝於發展經濟,大家的生活卻能如此愜意自在;不僅國家富有、男女平等,人民對政府也相當信任。某個程度上,它最接近我腦海中的社會主義理想國。

「工作時有效率、有方法,原來可以完成更多事,並且還能早早回家!」

balance8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作者:杰希嘉

出版日期:2006 年10 月 31 日

 
【無論如何都不能缺少的風衣】
說來很吊詭,當坊間的時尚雜誌或是一群人聚在一起討論某一類時裝之所以在某一地造成流行時,話題的焦點總是繞著品牌、設計師、價格、與款式,甚至某位名人曾經在某個公眾場合穿在身上亮相這種過分到極點卻一點兒也不必要的外圍因素打轉兒,而最重要也最根本的因素——天氣,卻往往最被忽略。

就以巴黎來說吧!雖然四季分明,但是早晚溫差頗大,再加上季節轉換期間,一日之內的天氣變化委實詭譎莫測,有時前一刻還陽光普照,一旦突然下了場雨,立刻變得冷颼颼,尤其天色轉暗之後,涼意頓時襲來。從巴黎男人總是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巴黎的天氣就像是巴黎女人的脾氣」,就可以窺知一二。因此一件輕巧擋風的外衣,對於生活在花都來說,實用性往往凌駕其他外在因素,只要帶著一件這樣的輕便外衣出門,幾乎可以應付各種天氣變化。

況且,巴黎是一個非常適宜步行的城市,喜歡走路的巴黎女人也絕非那種喜歡成天躲在室內的「蒼白物種」,露天咖啡座、公園、河畔、每一處街邊的長椅上,都可輕易瞧見她們與自然的接觸;而衍生自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戰壕士兵外套的「風衣」(trench),也就因為其擋風、防雨、保暖、深口袋、輕巧、俐落又好搭配的多功能特性,儘管最初是由布列顛跨海而來的軍裝,如今不但成為巴黎女人外出時最信任的好夥伴,經由她們的巧妙搭配,陽剛的銳氣沒有了,俐落的帥勁保存下來,還加入了那種花都女性獨特的「女人/女孩」性感可愛氣質。是有不少巴黎女人屬於那種拒絕內衣的胸部解放主義者,也有一些巴黎女人從來都不穿高跟鞋,不過,一旦講到風衣這玩意兒,「每個巴黎女人至少擁有一件」卻絕對不是誇張的說法;從蹣跚學步的小女娃娃到八、九十歲的老太太,風衣都有可能在她們身上出現;巴黎女人對於風衣有著極強烈的依賴感。

《資訊盒子.美麗也要有智慧——風衣(trench)》
提到「風衣」(trench/trench coat),就不能不提到Thomas Burberry這位英國人,以及Tielocken這款軍衣了。

一八五六年,布商學徒出身的Thomas Burberry在英國的罕布夏(Hampshire)開設了一家專門販賣戶外服裝的商店,一八七九年研發了可抗惡劣天候的防水斜紋布軋別丁(gabardine),並於一八八八年取得專利權。一八九一年,Burberry的總部於倫敦成立,之後並應政府要求以軋別丁來替英軍縫製一種稱為Tielocken的軍服外套,用於一八九九年至一九○二年的波爾戰爭(Boer War)。一九○四年,Burberry正式註冊了知名的騎馬武士(equestrian knight)商標,武士持著寫有代表Burberry的B字盾牌與旌旗,而旌旗上,代表「前進」的Prorsum拉丁文字樣,如今也成為Burberry設計師Christopher Bailey揮灑創意的時尚系列名稱。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Burberry再度成為英軍戰服的設計與製造者,為了因應身處壕溝(trench)的士兵需求,將原本的Tielocken加以改良,在雙肩部位分別加上可別有徽章與階級識別的扣帶,上背部多縫上一層保暖的坎肩,腰部設計了可掛軍用品的D字腰帶,從此,此款「壕溝軍用大衣」(trench coat)的完整面貌終於出現,戰後,也成為世界流行的風衣典範。

至於目前眾所皆知的Burberry四色格子圖案,則是於一九二四年首度用於風衣的襯裡。

balance8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The Usborne Introduction to Modern Art
什麼是現代藝術?
What is modern art?
現代藝術可以是任何東西,舉凡一幅精巧的油畫、一個正在溶化的雪球、或是一間燈火明滅的空屋,這些都可以被稱為現代藝術。令人驚訝的是,遠在1850年代,人們即以「現代藝術」這個名詞來描述藝術。它聽起來感覺好像不是很現代,但是卻被當時的藝術家,以一種十分激進的方式,重新去思索他們創作的目的與觀念。

表現風格大不同
幾世紀以來,多數的藝術家嘗試在畫布上創造出一種真實的錯覺,就是所謂的3D(三度空間)的景象。但是,到了十九世紀後,這種單一的創作表現開始有了改變──部分原因來自於1830年代發明的攝影術。在這之前,人們依賴藝術家來捕捉事物的外觀,然而一旦攝影可以達到這項要求時,有些藝術家就覺得他們應該轉而做點不一樣的東西。並且以往許多藝術家都是由有錢人資助支援,依照他們喜好的主題來創作作品;然而這種現象到了十九世紀時也有了轉變。藝術家開始先創作作品,然後才銷售,也因此給了藝術家更多的自由空間來實驗。

以作品「空幻」◎1和「桌上的吉他」◎2二件油畫來做比較說明:二幅畫作都是靜物畫,都在表現物件的配置,或者說一種靜物的排列,這是傳統的作畫主題;然而,在這兩幅畫中,其差異點卻遠比相似點來得明顯多了。

強調作品原創性
多數人都以藝術家的繪畫技巧來評論藝術的價值──所以他們對於繪工精細、栩栩如生的繪畫作品如「空幻」,就比實驗性作品如「桌上的吉他」來得有印象多了。但是,對現在許多藝術家來說,原創性遠比技術性重要多了;骷髏頭或許看起來很有說服力,但是吉他的簡單形狀和鮮活色彩,讓「桌上的吉他」更具吸引力與創新的想像。

這……是藝術嗎?
在今天,藝術是如此地強調原創性,也因此當藝術家不斷去挑戰我們所認知的「藝術」界定時,也就不讓人感到太過驚訝了!今天當你去參觀一間畫廊,你可能會看到一幅全然泛白的畫布、一個瓶架、一排小圓石、一個漢堡形狀的巨大墊子、或是宴會後留下來的一堆垃圾等等。這些對你來說算是藝術嗎?「藝術」原意指的是「由人創作」的東西,但是上面提到的這些東西,根本非藝術家所創,有些東西也只不過是被藝術家發現而已。你根本不預期自己會在畫廊看到這些東西。難道就因為在畫廊看到它們,它們就因此而成為藝術了嗎?

新視界的震憾
許多的現代藝術作品都故意弄得很新奇嚇人,為的就是要讓你吃驚,並促使你從新的角度看事情。但是,當你對這些現代藝術作品仔細觀閱後,又會發現它們常常是我們所熟悉的舊主題。就像作品「在人類心中,對死亡的物質不可能性」◎3所示,英國藝術家赫斯特(Damien Hirst, 1965-)(→P83)因為將死去動物作為作品而聲名狼藉,他想要去表達死亡的主題,就像那幅十七世紀的油畫作品「空幻」一樣。那個被保存下來的鯊魚,就像那被畫出來的骷髏一樣,都是要讓我們去聯想到死亡。但是,就因為它看起來如此地鮮活,以至於無法接受它真的死亡了──就像赫斯特的作品標題所示:「在人類心中,對死亡的物質不可能性」。

balance8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前言:循著殺人兇手的足跡,來一趟香水之旅

循著殺人兇手的足跡,來趟香水之旅!

德國知名作家徐四金1985年出版的小說《香水》(德文書名為Das Parfum-Die Geschichte eins Mo:rders,《香水--一個殺人兇手的故事》),累積銷量高達1500萬冊,是史上最暢銷的德文小說。這部小說雄踞德國《明鏡》週刊的暢銷排行榜長達九年,也登上美國、英國、法國、西班牙與義大利的各大排行榜。

小說的主人公葛奴乙生活在我們今天無從想像的巴黎──18世紀的巴黎。他的生活環境其臭無比,環境之糟,會讓人不想太深入了解當時的生活條件;然而徐四金筆下所描述的場景,絕大部分都是如此。如今距離葛奴乙的時代已有250年,許多小說中的街道、城鎮與景點都已改變,不復往昔。儘管如此,只要懂點門道,還是可尋得一些過去的遺跡。

讓我們用不同的角度重新發現巴黎吧。就拿現在的中央市場購物中心(Forum des Halles)來說,有誰知道巴黎當初最大的墓園就在旁邊?大多數旅客都沒聽說過的地下墓穴,可以提供一個鮮活的歷史樣貌。許多已經大爆滿的地上墓園,已被「處分」到地下墓園來,而且又花了很大的心力,讓這裡看起來更像墓園。

▲電影《香水》劇照及拍片現場
(c) 2005 Constantin Film GmbH
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的主角葛奴乙在他的一生中還去了些氣味比較宜人的地方,比如普羅旺斯及蔚藍海岸就曾是他的落腳處,尤其是到了「香水之都」格拉斯,就知道這本暢銷小說到底有多熱門;如果想來一趟香水之旅,只要到當地觀光局報名參加導覽即可。

這部世界知名的小說被翻譯成46種語言,當然也讓電影界大感興趣。德國電影製片辛艾爾(Bernd Eichinger)在小說出版後等了近20年,才終於獲得作家授權改編拍成電影。他與工作團隊四處勘景,希望找到可以拍攝歷史場景的地方。在巴黎幾乎不太可能,因為有太多地方都與過去不一樣了。但是到了西班牙,特別是在巴塞隆納與鄰近地區,還可以發現許多街道與城鎮依然完整保留中古世紀與其後數百年間的樣貌,提供劇組許多重要場景的拍攝地點,並附贈一大堆好奇的圍觀者。

對於《香水》的讀者及書迷而言,跟著徐四金去旅行的最大意義,在於重新發現法國及西班牙最美麗的地方,如:巴黎、普羅旺斯、蔚藍海岸、加泰隆尼亞,以及世界之都巴塞隆納,在在都是這趟文學之旅的好去處,而且可以輕鬆自在地旅遊,畢竟葛奴乙現在已經不殺人了……

前言:循著殺人兇手的足跡,來一趟香水之旅「世界香水之都」格拉斯的嗅覺之旅

 

「世界香水之都」格拉斯的嗅覺之旅

「世界香水之都」格拉斯的嗅覺之旅

balance8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