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手做的手感傳遞生命美好的愉悅
這'愉悅'珍貴如珠寶!
*[Carlinlien品牌理念]*
閃躲流行文化,造成浪費的的害處
建構,受歡迎的古典,才是持續正途*
關於《卡薩布蘭卡》這部電影,從國中時代在
電影院黑白版到HBO,每逢必看,
可用深深著迷來說自己.......
英格麗·褒曼在她的自傳《我的故事》裡說:
“我們每天都是臨時湊集起來研究對白。
他們每天給我們一些台詞,我們則試圖了解其意義。
誰也不知道劇情如何發展、怎樣結束,也就無法掌握
所演角色的性格……我一直想知道我愛上了誰,
是保羅·亨萊德扮演的反法西斯抵抗運動領袖維克多·
拉茲洛,還是亨弗萊·鮑嘉扮演的酒吧老闆里克。”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 !
玫瑰即是玫瑰,即便換了名字仍舊芬芳;
女人亦是女人,不為誰而活,
在流轉不已的時空轉換中,慎重開花。
維納斯的花朵
遠古的希臘羅馬時代流傳著玫瑰的神話,大地不滿美神維納斯的誕生,
愛不是 頓悟, 是 漸悟
其實這世上完全沒有 頓悟,
只有 漸悟
如同沒有<突然餓了> ,只有<漸漸餓了>
每個看起來像是 頓悟 ,都是因為漸漸累積,
清風徐徐的午后,
一陣陣門鈴鳥叫聲>>>> !
小小家寶說 : 姑姑, 有風...
慧黠的雙眼繼續專注在電腦遊戲,
小手靈巧抓握滑鼠移動...,
<是有人按門鈴ㄝ ?! >...我答著,
之於我,早上的咖啡, 下午的抹茶
是我精神食糧,乎 !
用一杯咖啡的時間洗掉內心的塵囂
像香煙和美酒一樣,
咖啡似乎具有一種安慰人的能力。
早上的咖啡是我身心安頓,
無限馥郁飽滿豐富悠長的香氣與滋味餘韻。
今天在costco補貨,
準備薔蜜颱風來襲的糧食,
眼前不是法國松露巧克力嗎!
位置在冷藏區,就在韓國袖子茶附近,
(一組二盒359元,一盒裏面有二包)
不加思索先拿兩組。
我是很少很少吃過甜的巧克力,
就是無法躲避法國松露巧克力的
滑潤綿密各種各樣豐富的口感,
一次祇要吃一顆,一口一個,
讓這綿密苦甘甜的滋味在嘴裡奔放流竄
享受浪漫味蕾的極至!
*綠生活的第一手 "嘉玲樹苗" !
我走向一條可通往綠森林的山路,空氣中飄盪著一股樹木獨特的芳香。
一片濃郁綠意中會傳來神秘的芬多精PHYTON
使身體頓覺 清新而充滿活力!
*台灣綠森林芬多精補給站*
「把文章當澆水」長大的小樹木,一看就很喜歡!
響應生態保育,這市由環境保護團體NGO組織襪Non- Government Otganization)
借由Blog將樹苗種植在全世界的森林~
9/13週日pm01:45,VIESHOW CINEMAS
MAMMA MIA !的上映熱潮持續延燒,
我家三姐妹巧好時間,
來觀賞這音樂歌舞劇
懷著既好奇又期待的心情!?
Meryl Streep是我成長歲月裡,
一路相伴的知名巨星.....!
9/13週日pm01:45,VIESHOW CINEMAS
MAMMA MIA !的上映熱潮持續延燒,
我家三姐妹巧好時間,
來觀賞這音樂歌舞劇
懷著既好奇又期待的心情!?
Meryl Streep是我成長歲月裡,
一路相伴的知名巨星.....!
連著幾天,
都收到中秋祝福email,
昨天中午,也快快回應,
表達我思念她們的心情
發完幾封mail,天色也暗了
掀開心中感情思緒,
心情還很感動,
歲月裡如果沒有你們
我的回憶不會這般豐富!
*愛在波西米亞*
我想踏著不存在的音階往上
漂流在貓與兔子共處的海洋
我們互不相讓又不屬於對方
離開不只關扇窗
和你一起歌唱像密謀的拾荒
躺在命運前後顧左右而言他
兩個人交叉比對過後的信仰
總大過獨自感傷
轉播 :Mr6.cc
這次《麥肯錫季刊》有一篇文章,中翻為《創新的後座力:來自亞洲的顛覆性管理實踐》,提到亞洲新興企業帶來創新的管理方式,這些新管理方式可能產生深遠的「後座力」,慢慢影響回到歐美的舊企業文化,那,我想來談談,個人的「創新的後座力」。
男生小時候最喜歡讀戰爭歷史,對古代打仗的方式很是困惑。春秋戰國時代,都是派軍隊從「某個地方」攻進去,我曾想,萬一我軍從東門入,敵人卻從西門出,反而回去攻我軍原先出發的城池,怎麼辦?
天真的想,為何不叫所有軍人「手拉手」,一起往前挺進,將對方團團包圍。
後來知道,這叫做「戰線過長」。
戰線過長,不易管理,散漫如沙!
戰線過長,沒有著力點,只是軟趴趴!
所以,戰線過長,容易失敗?
我說,NO。
我喜歡做新的東西,「創新」在我的DNA裡頭,是我童年無時不刻都存在的慾望。當一個人做「創新」,成功之道許許多多,用一次就沒有了,唯一亙古亙今的是什麼?
我不知道有沒有更好的方法,我用自己生涯做了一場「拉長戰線」的實驗,效果還不錯!在求學生涯與後來的職場上,我傾向搞一條比別人還長很多的戰線,就像拆成無數個「我」,往前挺進,許多被「殲滅」了,但有些還算「成功」了。
從我身上,可看到拉長戰線的好處與壞處。壞處是,好像還沒有出現真正的大成功;好處是,有些小成功,來得完全不在計畫中!
我終於理出原因,原來,關鍵在於「創新的後座力」。
我看書報攤旁,讀者拿著雜誌上的「創新」一直讀,頗是莞爾的畫面。大家去讀「創新」,然後來「創新」,出發點就有點怪怪的。我們讀到幾個成功的創新案例,大受鼓舞是沒錯,但,如果跟著這些人走,甚至跟著在它的行業走,只要沾到一點點,就不見得是創新,也不見得能享有創新者特有的豐厚的「成果」。我們去讀一本雜誌文章講創新,然後再來學創新,根本就是已經太~慢~了。譬如前幾期的今周刊,家人特地剪下給我,「郭董」(郭台名)與「周董」(周杰倫)兩人,竟有一些共同之處──他們都走在前面,只看前面,不看旁邊;有霸氣,不怕抄襲。換句話說,他們雖然今天被雜誌寫出來「被人看」,但他們當年,很有可能是不屑看雜誌的一群人。他們或許根本不知道創新的英文字怎麼拼,但他們就是喜歡創新。
創新,就是做一些其他人沒做過的事。創新,就是走一條和別人相反的路,逆向操作。創新,就是不複製現有的成功,認為還可以做得更好!但問題來了,不太學習,不太師法,一般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要怎麼提高他們創新成功的機率?一般人除了志氣和堅持和反骨之類的之外,「創新」有沒有成功的formula?
《別學北極熊》中,我試圖理出創業家成功的人格特質,我拜訪這些創業家,聽了好多故事,各有各的道理,創業家比企業家更平易近人,他們更願意說當年也有一點點「歪打正著」、「還好胡塗」的味道,後來還是理出了12個人格特質,也自己理出了第13個:「Be There」,也就是盡量把自己推上舞台趕快開始戰鬥,當「運氣風」吹來馬上就可以被掃到,但最後我還是覺得「不夠」。「Be There」、人格特質都是心態上的,有沒有一個比較實際的軸心,或捷徑,可以幫創意產業好好的拉高成功機率的?
「拉長戰線」,或許會有機會。
水瓶鯨魚
我和朋友在msn對話常有名詞叫做「OK男」、「OK女」。簡單說:相貌OK、個性OK、態度OK、相處OK,戀愛或上床好像也都OK,遺憾的是「不來電」。卻也不是俗話說的「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那一種,真的不是,大家都很認真。
每一次,遇到OK男、OK女,常讓我們反省起來:「我們要的究竟是什麼?」那樣純樸溫柔的男子、那樣可愛天真的女子,我們如果捨棄,簡直像在浪費食物??哈,說錯了,是浪費我們的青春。抱歉,我又說錯。是我們在搞什麼啊?大街上這麼多男女,為什麼看對眼的都和自己不適合?適合的,彼此都看不見對方?或許,好男好女的就像電台頻道AM和FM吧,我們不捨青春,又找不到自己,於是總是一面和OK男、OK女約會,一面眷戀著那個和自己不相容的舊情人,嘆息。
這作品圖面,應該很清楚,好男好女走在大街上,每個人的心情都在自己的十字口。
創作靈感來源?
我是一個走在十字路口的單身好女人,看不見旁邊的好男人。而擦肩而過的好男人,也沒看見我。每次在斑馬線上等紅綠燈,或在窗口往下看十字路口等待紅綠燈的男女,我都會想到這件事。「他和她是否和我一樣,我們總看不見那個最適合自己的男人或女人。」
OK關鍵字/愛情
OK愛?!應該用問號、驚嘆號或句點,差異很大呢,呵。
說真的,不OK的男人,我不會喜歡他、愛上他、親吻他、接受他和他上床,我只會和我認為「OK」的男人明示、暗示、引誘,OK。大家兩廂情願,OK。
說一個我唯一感覺不OK的故事好了,他是我唯一後悔談了戀愛的男人,因為他是超優秀可愛的人,藝文商場聰明、敏感又圓融的人啊,我們都不是彼此尋覓對象(他喜歡古典音樂、我喜歡搖滾樂,呵),只是時機OK、感情OK、寂寞OK。我應該和他當朋友或工作夥伴,而不是戀愛。只是來不及了。
分手後,和一個男人這樣坦白說,他不會舒服的。問題是,我和他交往後,才真正認識他,發現他是個優秀工作夥伴。但,彼此都不是對方的優秀戀人。
這,是否很有趣?在OK和不OK之間?!
最終,我們也沒能當工作夥伴,連朋友都疏遠了。所謂「不OK」,在我和他身上,挺OK寫實。
劉墉作品
一個女學生結婚,喜筵上賓客交頭接耳,說那對新人的故事,聽的人多半先瞪大眼睛,再皺眉,又接著大笑。
原來「他們」初中就在一起了,形影不離地四五年,男生早一年畢業,申請到外地的大學,臨走那天突然對女生說「我們在一起太久了,太沒自由了,我們分開吧!」
女生當場怔住了,男生走後哭得死去活來,大學再也沒交別的男朋友。
日子過得快,四年後男生回來了,又去找那女生,要復合。
女生的老爸擋在門口,罵那沒良心的畜生,欺負他女兒,一次不夠,還有臉回來嗎?門兒都沒有!
正罵呢!女兒出來了,把老爸往旁邊一推,挽著男生走了。
老爸還是不罷休,把男生找來說:「我女兒已經申請了✕✕研究所,她功課好,八成能進。將來畢業十幾萬美金起薪,你怎麼樣?你能拿多少?我了解我女兒,你如果比她差,就算她現在選擇你,將來也會把你甩掉。」
豈知那男生立刻去申請了同一個研究所,也進了。兩個人像中學一樣,又天天膩在一起。現在畢業,理所當然地走進禮堂。
只是交頭接耳的賓客,有些笑得十分詭異,大概心想那對新人,以後工作的地方不同、遭遇不同、條件改變了,還會不會出問題?
◎
其實在美國中學生,分分合合的事情真是太多了。西方社會的規矩,男女如果親密交往,會對外表示「我們在約會」,意思是請別人閃開。相對的,有一天沒感覺,要分手,也會公開:「我們拆了!」
現在更妙,他們會在自己的Face book上作記號,告訴大家自己是有主還是沒主。那記號也就變來變去,讓人好像看股票被「鎖死」還是「打開」。
所以美國的父母常說:這年頭結婚,不是找到了新對象,而是到了結婚的時候,時候到了,碰上哪個就是哪個。這年頭離婚,也不一定有第三者,只要條件合不上,就可以拆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