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reasure Hunt -- Inside the Mind of the New Consumer

向上奢華,向下好省,中價位消費消失的時代!《奢華,正在流行》,解釋現代消費習慣的新趨勢:「新奢侈品消費」風吹起,人們願意支付頂級價格,享受所喜愛的「新奢侈品」,如汽車、廚房設備、咖啡、SPA療程的消費習慣與趨勢。即便是中產階級,也開始選擇性地消費價格頂級的新奢侈產品,透過消費完成部分自我認知及自我定位。這群「新奢族」的確替所謂的奢侈品或提供高價服務的企業,創造驚人業績。新奢族出現的同時,作者也發現一股「向下消費」的趨勢也顯然成形。

延續《奢華,正在流行》的消費者研究,作者席維斯坦在《便宜是好事》中,準備帶領大家一窺與「新奢族」消費趨勢同樣重要,卻性格迥異的消費行為,特別是中產階級消費者,為了累積更多更多「向上消費」的本錢,偶爾也可以穿上「新奢族」的外衣,如何更精明、有技巧地找出某些特定品類中「質好錢省」的商品。想想那些穿著「維多利亞的祕密」上好市多(Costco)消費的女性,其實就不難理解。

其實,某些企業對「向上奢華,向下好省」的兩極化消費趨勢早有警覺,甚至專注提供高價或低價的產品與服務,有的企業甚至遊走市場兩端,同時提供高價、低價的產品與服務。不過,還是有些卡在中價市場中,像是通用汽車與卡夫食品(Craft),只提供中價位產品。結果,既不能吸引「向上消費的新奢族」,也不能滿足「向下消費的好省族」。

本書旨在提醒企業與行銷人員,現代人面臨全球化的衝擊,人流、金流、物流交叉衝擊,富者愈富,貧者愈貧,個人對工作、收入的不安全感,面對物價、資源節節上漲,廣大的中產階級、半上流階層、半下流階層,紛紛調整消費模式,利用向下消費的「好省模式」,滿足具有僵固性的向上消費欲望,所以,這個趨勢不是短期現象,江河只會日下,結果造成消費者愈來愈無暇顧盼中價位市場。大家必須快快應變,調整策略,看是要兼顧兩端,還是專營一方?未來商品策略,沒有灰色空間

在便宜中尋找寶藏

「別輕信消費者的意見」,這麼說的行銷專家愈來愈多;因為他們都認為,消費者沒辦法告訴我們市場的走向。但問題是他們都錯了,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別輕信市場調查的消費者意見」,要讓消費者實際參與,傾聽他們心底的聲音和心中的夢想。

品質「好」、價錢「省」的尋寶遊戲
二十五年來,我不斷從傾聽消費者的聲音、觀察他們的行為裡獲得許多啟發,繼而應用在企業策略上。我發現,消費者隨時隨地都在「省錢大作戰」,如果廠商無法持續創新、改進品質以建立顧客忠誠度,那麼,消費者必然選擇購買同類商品中最便宜的產品。我也發現,中階消費者購物時最在乎取捨,每一次購物幾乎都是考量後的抉擇,也因此,廠商無不使出渾身解數,以博取這群消費者的青睞。我也看到消費者逐漸精明練達的一面,他們一方面透過各種不同的管道取得豐富的產品資訊,一方面勇於表達意見,若不幸買到劣質產品,不僅會立刻表達不滿,還會以實際行動展現拒絕再當冤大頭的決心。我也確認,一般家庭的預算絕大多數由女性成員控管,因為自從女性大量外出工作之後,她們對家庭收入提供了一○○%的貢獻度。
從某個角度來看,女性在管理家庭預算時,像極了企業的採購部門,但有時不免也會有享樂主義的思維。家庭依然是提供庇護的場所,也是壓力的來源;這一群精明又受過教育的中階消費者,在面對無數選擇、承受極高壓力後,逐漸遊走市場的兩端,漸漸不再對中價位產品有興趣。
為了滿足品質要「好」、價錢要「省」的消費需求,一場永不停歇的「尋寶遊戲」已經開始。這是真實存在的全球性現象,對於零售業和供應商是刺激的挑戰,但對於中價位商品的製造商來說,如雪佛蘭汽車(Chevrolet)、卡夫食品(Kraft)和李維氏牛仔褲(Levi Strauss)等公司,卻有如死刑的判決書。

「升級」與「省錢」一起來
自二○○二年以來,我從工作中觀察到,消費升級的現象雖然極為明顯,卻只是規模和重要性都更為龐大的「好而省消費活動」中的一項元素而已。傳統的消費性商品市場,逐漸向「消費升級」和「省錢大作戰」兩個極端橫移、不斷凝聚能量,困在平價市場的企業已經看不見前路。
本書可以說是《奢華,正在流行》的延伸作品,加深、拓寬該書探討的範圍,目的有二:第一,幫助讀者更了解中階消費者的消費型態,因為這一群人經常受到企業界或媒體的忽略或誤解,有些經濟學者甚至稱他們為「揮霍無度的一群」,是造成美國貿易赤字的元兇。但我認為,中階消費者是勤奮工作的一群,在為家人和自己的需求取捨時,面對的壓力愈來愈大,花費上他們其實相當精明,卻也免不了無形中增加一些預期之外的債務,或是沒必要的囤積。我衷心期盼,書中所列舉的故事能夠為中階消費者贏得更多社會的尊重和了解。
本書的第二個目的,在於協助企業利用「要好又要省」的現象來淘金,避免被市場淘汰。我們在消費者的故事裡穿插有趣的企業故事及相關探討,這當中,有些企業主導了消費商品市場的走向,有些則只能被動地跟著市場走向走。
我衷心期盼,藉由連結消費者和企業的故事,再以大量的數據佐證,能夠帶讓社會更了解消費者,幫助企業擬定適當的經營策略。

 
 
 擁有最大的長期市值成長率 -- 廉價商品零售商

消費者都是高手
在消費型態分歧的市場中,也不乏成功的企業,因為這些廠商對主導消費模式走向的中階消費者有深入的了解,清楚掌握他們的態度、行為和價值觀,藉以調整、創新產品,以滿足消費者不斷改變的「價值計算」。要做到這些並不容易,因為今天的消費者是經驗老到的消費高手,對他們而言,購物與消費已經成了現代生活的重要活動,不但是一項技能、一種娛樂、一種經驗,甚至也是一種義務。今天的消費者很擅長分辨真實與偽裝,能看清楚行銷手法與產品的真實價值,他們真正看重的,是產品的技術、品質、特色和實際用途。
今天的消費行為,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好又省的尋寶遊戲」消費者不斷在廣布全球且變化多端的產品和服務中尋尋覓覓,想在每一次的購物中發掘出價值最完美的東西。全球商品不計其數,型態不同,價位也有所差異,消費者彷彿置身超大型市集,處處有寶藏,時時有驚喜,他們可以神遊其中,而且總能發現有趣的東西,也許是塞在一元商店達樂(Dollar General)貨架上料想不到的貨品,科奇(Coach)的七折商品、或是奇寶(Tchibo)限時搶購的稀奇寶貝。
我們在調查一萬兩千名美國中階市場消費者後發現,大多數的美國消費者(其實是全球的消費者),都汲汲營營尋找各種省錢的方法,有九三%的受訪者表示,「至少在一種類型的商品上設法省錢,購買價格較低的商品」;八四%的受訪者說,他們會在至少五種類型的商品上設法省錢;六二%的受訪民眾表示,他們的錢主要花在某些特定的商品類型上,其他的能省則省。最有趣的是,有五七%的受訪民眾同意以下這個說法:「除非家人的需求都已經獲得滿足,否則我從不花錢在自己身上。」這些人包括一毛不拔的吝嗇鬼、全心奉獻的母親和顧家的父親。

中階市場消失中
中階市場消費者,帶動了兩極化市場的成長。美國人每年在消費市場的花費約為三兆七千億美元,過去三年中,以每年一五%速率成長的高價市場就占了五千三百五十億美元。消費升級的「新奢華」觀念幾乎已經入侵每一類型的商品,從汽車、住屋、旅遊,到居家飲食、外食和個人保健等,無一例外。
廉價商品市場的規模就更為龐大了,已經逼近一兆美元,而且可望在二○一○年之前達到一兆五千億美元。消費者迫切希望從各色各樣的產品中省錢(省愈多愈好),如此一來,他們才能從少數對自己深具意義的商品類別中,獲取更多自己需要或想要的東西。
這是舉世皆然的現象,在美國以外的地區,高價商品如今已經吃下了五千億美元市場,主要集中在西歐,且英國和日本等先進國家的消費模式也與美國極為類似。另一方面,在絕大多數的西歐國家中,廉價商品市場的發展更是快速,以德國為例,零售專家如阿迪(Aldi)和利得(Lidl),已經成功地將「好省」的購物尋寶變成一項全國性的休閒娛樂。
廉價商品所創造的市場價值,比高檔商品還高出十倍以上。全球前十大高檔商品公司目前的市值約為五五○億美元,比一九九四至二○○四年間成長了三百四十億美元;但全球前十大廉價商品零售商所創造的市場價值,則為四千七六十億美元,比前者高出近九倍之多,也比前十年的水準多了三千五七○億美元。近年的大贏家包括目標百貨、好市多(Costco)、羅威(Lowe's)和達樂。據我們估算,這些規模龐大、毛利率低的零售商替美國消費者節省下來的錢,每年就高達一千億美元,難怪在這個由消費者主導的經濟體系中,無論是哪一個領域,廉價商品零售商都擁有最大的長期市值成長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alance880 的頭像
    balance880

    Carlinlien . 嘉玲*穿衣鏡@PIXNET

    balance8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