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New Normal -- Great Opportunities in a Time of Great Risk
— 最強勁的個人時代 變化就是力量
 
過去三十年來,科技與全球化結合,改變了全世界,原本生活中熟悉的軌道重新自成規則,形成未來的新常態,這個改變將持續一段很長的時間,至少未來十年皆如此
以前科技創新與企業需求有直接的關係,現在消費者才是大多數科技創新的受益者,消費者科技成為市場機會的主要力量。過去政府提供安全網照顧每個人,全球化興起後,政府的強力介入保護只會削弱國家經濟,政府角色式微。過去有規模的企業掌握一切資源,現在彈性取代規模,可伸可縮的能力才能為企業開啟商機。以前財務交給專業投資人打理,現在因為科技與全球化,讓每個人都是專業投資人。新常態的影響遍及各個層面,科技、政府、企業、媒體、事業、財務、教育及家庭,都蘊藏著大變化、新機會,未來是個人力量興起的時代,機會權已經從政府、組織轉移至個人身上,個人擁有比以前更大的能力與權力
每個人面臨的選擇與不確定變得更多,風險也更大,但是選擇後所獲得的報酬將更豐碩。本書要協助你在未來給自己定位,更清楚的了解為什麼科技與全球化愈來愈重要,並且清楚知道如何因應,你也會更透徹了解如何充分利用機會與時間,讓生活更美好

風險更大,獎賞更多

還記得全球迎接新千禧年的盛況嗎?從紐西蘭到夏威夷的海邊,不同種族文化的人迎接這新的一天,好像迎接新的開始。我們喝著香檳,看著電視,手牽著手,看看到底會發生什麼事情。電腦還是正常,Y2K只是虛驚一場,真是小題大作。這是美好、嶄新的一天,不禁令人感到溫暖而且樂觀。

美好日子持續不到三個月,你知道接下來發生什麼事情。股市大跌,我們想不出如何重振股市。一群恐怖份子撼動我們的世界,企業執行長涉嫌詐欺被收押,脫口秀節目主持人服用禁藥,互助基金公司挪用投資人的金錢,美國捲入戰爭,好朋友失去工作,舉家搬到沒有職棒球隊的城市。在機場登機時要脫鞋子檢查,你一邊穿鞋,一邊想著,這一切是怎麼回事?怎麼都亂了?這不是我們所期望的,也不是我們所承諾的。更糟的是,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恢復正常。

再看一眼,未來已經在那裡,就叫「新常態」(The New hormal),之所以稱「新」,是因為從我們對於時間的認知,到投資的決策,甚至在全球的競爭能力,每件事情都改變了。之所以稱「常態」,是因為這種改變的情景將持續一段很長的時間,至少未來十年皆如此。
 
新常態的時代有無限的機會,潛伏在我們以前想都想不到的地方。安全網已經被新的可能性所取代,公司主導一切的作風由個人職責所取代。我們遭遇的風險更大,但是可能的獎賞也更多。科技與全球化已經清理出一條進步的道路,只要你願意踏出第一步,這條路就在你的腳下。只要你願意付諸行動,獎賞比以前更巨大,但是許多人因為懼怕未知而不願意採取行動。
我在各地都看到這種情形。白天我是投資者,靠找出真相,分辨什麼是真正的好機會為生。夜晚我在搖滾樂團演奏吉他,巡迴表演於全美各地的俱樂部與音樂會。從阿拉斯加的巴瑪(Palmer)到佛羅里達的羅德岱堡,從亞利桑那的天普(Tempe)到紐約的伍茲塔克(Woodstock)。我坐在車上看遍這些城鎮,晚上住在最佳西方(Best Western)汽車旅館。我的時間分給矽谷與城鎮大街兩個世界,每個世界都已經進入新常態時代。
當網路夢碎,經濟不景氣,恐怖份子攻擊,我們都茫然不知所措。自然的反應是注意有什麼出了差錯,有人失去工作,投資失利,我們的生活在許多方面都變得不安全。感覺上沒有辦法喊暫停,也沒有辦法去追尋更有生產力的途徑。
幸好這種無止境的衰退已經停止,不管任何人告訴你什麼,許多人已經開始轉好,而且人數之多超過你所知道的。我不是要假裝說這個世界很完美,但是如果你相信從媒體所讀到、聽到,或看到的一切,那這世界比你想像中要好。好事情也可能發生在你身上,重點是知道如何讓好事情發生。要做的是好好想清楚,現在的狀況如何,以及未來又如何。想想自己要做什麼,並讓自己走上正確的道路。
 
2001年夏天,45歲,身體一向健康的我,卻中風了。兩個星期之後,我進手術室開刀修復天生缺陷的心臟,醫生發現那是引起中風的原因。我的生活因而大亂,調養六個月才恢復健康,其他事情則要更多時間才能恢復正常。
我回去工作的第一天是9月11日,仍然在復健期間。我有一位夥伴,他有位兄弟就搭乘其中一架被劫持的飛機。公司其他夥伴滯留國外,無法回國。這些事情讓我希望趕快回到正常的世界,但是沒有。
新常態的四個秘密
幾個月內,我已經比以前健康了,但是科技投資的世界已經變得更嚴酷。我趁此機會重新思考目標與未來,在這過程中,我理解到我們發現自己在一個新環境中。由於我是一位投資人,我的工作就是了解趨勢如何影響未來,我也花許多時間想像未來十年新常態會如何演變,以及在這段期間如果我們想要鴻圖大展,應該知道什麼。
談到經濟,自命權威的人往往錯了。我們真正需要的是經濟的北極星,就像是在天空中的固定目標,讓我們在新常態中用來導航。
新常態的秘密可以當作你的北極星,這些秘密是:
1.個人的力量正快速上升。
2.這個世界提供比以前更多的選擇,但也需要我們作更多的決策。
3.科技與全球化是生活中的事實,科技與全球化主宰我們的經濟,而且不會消失。
4.大家的時間都不夠,所以善加利用時間是很重要的。
本書就是要協助你了解這些秘密,看過本書你會更清楚了解,為什麼科技與全球化愈來愈重要,並且更清楚知道要如何因應。你也會更透徹了解如何充分利用機會與時間,讓生活更美好。此外,我還附上「投資人應注意的事」作建議,告訴你如何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在個人投資上。
 
 
 新常態時代的特點

當網路夢碎,經濟不景氣,恐怖份子攻擊,我們都茫然不知所措。自然的反應是注意有什麼出了差錯,有人失去工作,投資失利,我們的生活在許多方面都變得不安全,這就是新常態時代。
新常態時代的特點:
1.個人力量快速上升
2.選擇更多,但面對的決策也更多
3.科技與全球化主宰全球經濟
4.時間不再夠用
時代有無限的機會,潛伏在我們以前想都想不到的地方。

個人力量快速上升
個人興起所內含的力量。在舊標準中,大多數人是基礎建設的一部分,大半輩子就在自動駕駛儀操控下度過。生活相當穩定,不需要不斷做評估。有了工作之後,只要你願意繼續做下去,而且表現還不錯,工作就永遠是你的。
今天的經濟已經自我改造,是幾十年前所無法想像的。分權組織型態的公司掌控經濟,政府在我們生活中只能扮演次要的角色。這種經濟的轉變,造成權力由組織轉移到個人,但是大多數人渾然不覺或是未能善加利用。
我們擁有比以前更多的選擇,有時候多到不知道如何處理。面對大量泛濫的選擇,我們必須作無數的決策。這些決策只有少數是真正重要的,其他都不值得掛慮。

科技與全球化主宰全球經濟
科技與全球化,是新常態的特點之一。無論你喜不喜歡,科技與全球化已經生根茁壯。好消息是科技與全球化帶來許多機會。科技讓個人擁有前所未有的力量,降低小企業的門檻,讓個人有新工具可以處理快速變化的環境。讓人更容易接近機會,也更容易接近跟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人。
在新常態之前,科技的焦點大多是在計算與追蹤記錄,這時候的科技解決事務、分析與計算的需求。現在的科技可就真的大顯身手。以前的科技只是記錄我們如何花掉時間與金錢,現在的科技環境則是讓我們把時間與金錢花在上面。科技已經從工作場所轉移出來,進入我們的生活。無論我們去哪,科技就在哪。尼爾遜收視率調查的舊模式,是追蹤我們看什麼電視節目。
在新常態時代,科技影響我們如何看電視以及看什麼節目。科技使得電視成為許多娛樂抉擇的平台,包括有線電視、DVD、TiVo、電視遊樂器。這只是電視而已,行動電話與個人電腦也有驚人的消費平台。
還有全球化,全球化的成功跟你有利害關係,全球化提升生活水準,同時降低成本且為美國商品與服務提供新的市場,對美國及貿易夥伴都有利。
對於將工作外包給中國,政客與自認權威的人士感到情緒激動,其實他們都忘記了這就是總體經濟學,也忘記歷史。
以前就看過這一幕許多次,一個國家集中力量在經濟發展,發展基礎建設,這都是無可避免的,只不過這一次是發生在中國。他們瘋狂似地出口,這只是暫時。接著他們的生活水準開始提高,消費者購買東西,他們喜歡購物,於是要求更高的薪資以購買更多的東西,不久新興國家的勞工成本就跟貿易夥伴差不多,這就是總體經濟學的結果。日本、韓國、台灣、香港、新加坡都曾經如此,目前是泰國,以後就輪到中國與印度了。
經濟衰退時,如同現在一樣,大家都擔心工作會一直外移。這種恐懼是可以理解的,跟一九八○年代許多人對日本的擔心是同樣的道理。說他們錯,也不太公平。還記得日本嗎?實際上,美國人對日本的恐懼可能比中國更嚴重,因為日本公司規模龐大且太有自信。我永遠也忘不了,一九八○年代後期,東芝一位資深主管跟我解釋說,他的公司即將用記憶晶片擊垮美國的科技產業,我聽到後很害怕。直到一九八九年底,對於日本的恐懼似乎還有增無減,這時候日本走過巔峰,開始迅速衰退,一直都沒有恢復。美國公司再度主宰電腦與軟體業的大部分領域,而韓國的公司現在主宰記憶體市場。
你可知道?日本、韓國、台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這些國家都沒有打倒美國的經濟。事實上,這些國家的成功有助於美國調整經濟,並且成長得更健壯,因為這些國家可以自由使用的收入增加之後,為美國產品創造需求,使得世界更加穩定。穩定對於和平與安全有很重要的貢獻。當一個國家沒有參與,就會變得非常不穩定,就像印尼。

 
 
個人更有價值

無論你有沒有工作,新常態時時代迫使每個人都要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優先順序,與未來。沒有被資遣的員工發現,對於雇主來說,他們的價值增加了。每一次裁員之後,他們就增加更多的責任。他們比以前更有影響力,但是能力也被壓榨到極限。每天好像一場沒有結束的考試,你沒有足夠的時間回答所有的問題,但是必須設法取得高分。
如果你已經失業,選擇就很少,而且往往會讓你失望。每個階層的朋友都這麼說,甚至倒閉的網路公司的執行長,在新常態時代都必須努力找工作。受到的挫折相當沉重,但是最惡劣的情況已經過去了。經濟已經開啟一個新時代,個人在這新時代中比以前更有力量,也更有價值。我們現在處於個人時代。
大型組織開始喪失力量後,小型組織就有了影響力。突然之間,美國微波通訊公司(MCI)在AT&T的結盟中開始有影響力。微軟與蘋果電腦挑戰IBM,聯邦快遞主宰了美國郵遞服務,那斯達克開始在紐約證券交易占有一席之地。
近年來,個人時代已經超越新大亨。在新常態時代,個人是經濟的基礎,個人擁有影響力,是幾十年來分權化無可避免的結果,也是科技造成的結果。個人時代的出現,在許多方面是因為個人電腦。
個人電腦使得個人可以執行更多與更複雜的工作,讓個人有龐大的力量。無論是獨立工作,或是在大小企業內,個人電腦讓個人生產力大增。在大企業中,科技使得個人擁有前所未有的影響力。
想想科技的力量有多大,個人擁有跟大公司一樣的能力,可以取得相同的資料,擁有相同的工具。科技也使得個人可以塑造出以前只有大公司才有的形象。同時,適應能力已經取代規模,成為企業最想擁有的特性。還有什麼能比個人更能適應新環境。在新常態時代,願意調整的人就擁有優勢。
 
個人在組織中的價值
現在盡量精簡人事,因此個人影響也就更大,未來十年,企業會繼續精簡人事,甚至景氣好轉時也一樣。結果,今天受雇的員工會發現,公司對自己的要求比以前更高,每個人必須創造出更高的價值。你可以從兩方面來看這件事情。你可以發牢騷說,公司要求你做更多的事情,卻沒有付你更多的薪水︵至少不是立刻支付︶。或者,你可以認為公司交給你更多的職責,讓你有機會擴展技能,表現你的能力。如果你對自己有信心,這種情況對你是有利的。
你應該正面積極看待這種狀況,這是你大顯身手的機會。無論從中期或長期來看,更多的責任就表示有更多的機會。你有更多的選擇,可以獲得更廣泛的技能,將不再是半調子。你將有更多的機會表現能力,只要證明自己有能力處理更高的職責,就可以得到公司的獎賞。我所認識事業有成的人,幾乎都曾經接下本來似乎無法承擔的重責大任。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就是事業生涯的轉捩點。
這次要很仔細考慮你所擁有的機會,也要更清楚知道風險與報酬。如果這家公司的未來有問題,不要接下重要的職位。事實上,除非你認為這家公司有長期的願景,否則不要接下任何工作。在新常態時代,雖然絕對會有許多職位,但是不會像以前那樣有許多狂熱的﹁機會﹂。這其實也好,你的選擇較少,但是這些選擇是很實際的,因此成功的可能性也比較大。
自我體認的價值
在新常態時代,自我體認非常重要。面對生涯事業的抉擇,必須考慮性質上的因素,以及財務上的因素。尋找短期與長期都有成功機會的公司,挑選的工作適合你的技能,比較可能做出成績。跟你喜歡的人一起工作。新工作至少必須堅持一個星期,才會逐漸進步。如果你表現不錯,可能一夕之間你就變成公司不可或缺的人物。
如果你現在失業,無法找到跟以前類似的工作,就該重新思考你的策略。新常態時代跟以前不一樣,你唯一的選擇就是必須改變方向,現在的經濟環境不適合不知變通的人,所以訣竅就是要有彈性。
事實只有一個:除了你自己,沒有人會照顧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alance8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