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走在巴黎街頭,即使是同樣身為女人,也不禁會為眼前來來去去,各種年齡、各種風格的法國女人所傾倒。從穿衣打扮、舉手投足、言談舉止……之中,或者不管是魅惑也好,傲慢也罷的各種風情裡,法國女人似乎在基因中就具備某種魔法,可以整個人浸在一種說不清楚卻讓人明確感受的獨特魅力之中,而且完全游刃有餘的自在揮灑。
低沉的嗓音法國女人的獨特魅力,也可從她們說話時的聲音略窺一二。世界上大部分的文化,尤其是亞洲,多半崇尚女性嬌嗲的嗓音,甚至愈近似童音愈好──因為童音往往給人純真、年幼、弱小、可愛等等聯想,完全是典型的大男人本位主義思維。 唯獨法國人力排眾議,認為低沉、略帶沙啞的女聲才稱得上嫵媚性感。廣義的解釋,便是法國人欣賞見過世面、人生閱歷豐富的成熟女性,而非生嫩的無瑕白紙。此外,用稍微低沉的聲音發法語中的鼻音和輕喉音,似乎特別有一股撩人的韻味。 |
自信
法國女人絕對自信,甚至自信到一種很容易讓別人覺得傲慢的程度。但是正是這種自信,讓法國女人能夠展現出一種真正的自在魅力。
ermes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程家鳳就指出:「法國女人不在意別人的眼光,就是把握自己想要的樣子、想過的生活。在她們的身上,你不會看見一昧的最安全和諧的同色調搭配,或者符合時下流行趨勢的單一樣貌,而是跳脫制式框架,但又同時展現屬於自己美感的風格。」因為自信,讓法國女人從穿衣打扮到性格言行,完全勇於展現自我。也許傲慢,也許難纏。但那個魅力,誰能否認?
愛情
愛情對法國女人來說,就像呼吸一樣是一種自然的天性,而且永遠沒有適用期限,也沒有任何適用的規範或者守則。法國知名女作家莒哈絲晚年被小她40歲的情人揚.安德黑亞苦追,還在她身邊陪伴了16年,直到她82歲過世。
不管是幾歲,不管未婚已婚,愛情是法國女人維持魅力滋養風情的最佳養分,也讓她們始終都具備著追求美(包括個人的、生活的、生命的美)的心和意願。
老得優雅
最近一部法國片《巴黎拜金女》裡面,除了女主角奧黛莉朵杜之外,另一個貴婦瑪莉.特罕狄孃迷人的熟年魅力,同樣令人驚豔。 雖然時間是最公平的降臨在每個人身上,但是法國女人就是有本事老得優雅而且韻味十足。
除了一貫的自信自在和獨樹一格的品味美感之外,她們自在面對年齡的態度也是一大重點。就像年近60的女明星安妮‧杜柏海(Anny Duperey)談到面對整型手術的態度時表示:「我們很謹慎低調,只是去除不雅觀的部位,卻不想欺騙世人,以為我們還年輕。」
自然不造作,讓法國女人即使年華老去,仍然充滿了吸引力。對於年齡,她們自信到足以與之怡然共處。「如果你恨天恨地恨所有的人和你的年紀,那麼它就會顯現在你的臉上,你的臉會心想事成。」這句由法國女人說出的話,或許正說明了她們為何可以老的優雅又迷人的原因。
菸管褲
1950和60年代的性感偶像碧姬芭杜所留下的眾多美麗影像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身穿藍白相間條紋水手服、搭一條深色緊身菸管褲、脖子上圍一條小絲巾的嬌俏身影。這一襲裝扮一點兒也不暴露,卻令碧姬芭杜玲瓏有緻的姣好身材一覽無遺。
長年居住於法國的奧黛莉赫本也是菸管褲的愛好者,但穿上菸管褲的她展現出的卻是一股知性、俐落的美感。頓時,菸管褲遂成為法國風情的象徵之一,彷彿穿菸管褲就有了巴黎的味道。不過,除去時尚之外,當時的法國女人穿著菸管褲還隱約具有追求男女平權的意涵──從此可以大步向前走、任意跑跳,代表全然的行動自由。
自然不做作的妝髮
從總統候選人賀雅爾、新聞女主播、女明星、到一般大眾,法國女人的髮型通常給人柔順、自然的感覺,一點兒也不匠氣。因為,她們絕不肯為了省幾毛錢就頂著一頭粗俗廉價的髮型,也不會用一堆髮膠把頭髮黏得像狂風吹不亂的假髮。
通常,她們比較喜歡留一頭剪得很流利順暢、方便整理的髮型,卻又毋須短得像男人似的來宣示自己的能力。 此外,你很難在法國女人的臉上找到粉底、眼影、眼線、腮紅、脣膏等「全套」的化妝方式;她們喜歡只強調一、兩處重點,讓五官流露自然純真的性感魅力。
即便她們想利用彩妝營造出媚惑迷人的效果,也只挑選最簡單的方式,譬如塗上嬌豔的口紅。不過,有兩個步驟是法國女人絕不省略的:細心不馬虎的皮膚保養,以及搽上自己最鍾愛的香水。
大件飾品
假使你曾細心觀察,應當不難發現,法國女人無論便裝或盛裝、款式素雅或繁複,都習慣搭配大件飾品,看似隨興,卻讓整體造型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這麼做不僅突顯了獨特的個人風格,更展現了十足的自信──也許是一枚碩大的戒指、一串令人驚豔的項鍊(當然不是饒舌歌手那種戴法)、或者一枚搶眼的胸針或胸花。價格的高低並不重要,具有設計感、並且適合自己才是首選。
高跟鞋
法國女人總是一副信心十足的模樣,因為她們從來不彎腰駝背。她們站立的時候永遠抬頭挺胸、下巴微微上揚,這種站姿不僅使她們看起來更高、更優雅,還會拉長脖子的線條、使雙肩自然下垂。更重要的是,腰桿子一挺起來,身體的曲線便自動形成「前凸後翹」的性感效果。秘訣?高跟鞋!
實上,高跟鞋的發明正是法國人的偉大傑作,這原屬於貴族和有富人階級的奢侈品,男女都趨之若鶩,直到19世紀晚期,才成為女人的專利品。除了站立時能拉長身體線條,穿高跟鞋走路的模樣也特別婀娜多姿──難怪巴黎街頭的女人,個個都有名模的架勢!再說,連穿著高跟鞋走石板路都如履平地,還有什麼難得倒她們!
圍巾
法國女人好像離不開圍巾,無論春夏秋冬,她們的脖子或肩膀上總喜歡或披、或裹一條pashmina、絲巾、棉質圍巾……,形形色色,各種款式都有。或許是因為早晚的溫差頗大以及天候實在多變,帶條圍巾在身上多少可以保暖,還可納為整體造型的一環。穿短袖披圍巾,這種打扮,大概也只有法國才找得到。
時嘗點「甜頭」
在一項食物與文字的聯想實驗中,法國女人認為「巧克力蛋糕」令她們聯想到歡愉和慶祝,但美國婦女卻選擇了「罪惡感」這幾個字詮釋了她們心中對巧克力蛋糕的想法。 法國女人當然在意自己的身形體重,但同時也是懂得用好食物犒賞自己的美食家。因此,令一般女人敬謝不敏的甜點,對她們來說反而沒那麼歇斯底里地抗拒。
尤其在下午時刻來塊酥香的焦糖蘋果派或鬆軟的馬德蓮蛋糕,對於通常午餐吃得輕簡,晚餐時間又晚的法國女人來說,這些甜點也是一頓容許放縱自己的重要正餐,只要有所節制,謝絕過度加工、沒有營養的垃圾食物,適時給自己來點像純巧克力這類的甜頭,反而是更愉快而健康的飲食良方。
啡館文化
街頭隨處可見的露天咖啡座,是巴黎女人們平日社交生活的重要場景。或許早年西蒙波娃和沙特在此閒談、創作激盪出的人文氛圍已不復見,但那些總是倚著小圓桌抽菸、喝咖啡的法國女人,多把咖啡館當成自家般,氣定神閑地打發時間,不論年齡、形貌,這些從容自在的剪影,是最獨特而迷人的咖啡館風景。
除了在這裡談情說愛、和姐妹淘們高談闊論,每天的coffee break也是巴黎女人留給和自己相處的一段時間,她們或許不算特別懂咖啡,也不必因為哪家店的點心特別好吃而坐下來,而是在來一杯香味四溢的咖啡同時,也懂得品味怡然自得的生活氣氛。
優雅的微醺
置身在一個盛產美酒的國度裡,法國女人就算不是品酩饕家,也都有著喝酒像喝水一樣的酒量和習慣,喝得恰到好處的微醺,早已是融入她們日常起居的生活情趣。 因此用不著巧立名目才能開酒慶祝,除了那些難得上餐廳的燭光晚宴,理所當然得有醉人的香檳搭襯美食外,和朋友高談闊論的午餐約會,來杯白酒加輕食沙拉,既能開胃更能助興。
而即使一個人回家的例常晚餐,法國女人也不會容許那種快快扒完晚飯,癱在沙發上當電視馬鈴薯的趕場心態,就算餐桌上只有起士、鹹餅等簡單輕食果腹,都要好整以暇地為自己點上燭光,斟杯葡萄酒慢慢享受微醺的滋味。